在历经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里那些能征善战的老兵差不多都已损耗殆尽,长江以北的区域由此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蒋介石因战事不利而引咎辞去相关职务下野之后,桂系势力顺势成为了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占据最高统治地位的一方。紧接着,国共两党便在北平开启了相关的谈判事宜。
不过蒋介石的根基依旧留存,他背地里授意旧部去干扰和破坏和谈事宜。桂系的白崇禧亦是极为张狂,自恃手上握有的兵力,觉得能够以此来对抗解放军。如此种种状况之下,最终导致和谈无果而终。随后,我党毅然决然地发起了渡江战役。
在当时的情况下,四大野战军皆肩负着各自的作战使命。其中负责中南地区作战事宜的,乃是兵力最为雄厚的第四野战军。然而,需要面对的敌人是白崇禧,此人颇具军事才能,不容小觑。为了确保作战能够万无一失,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央经过慎重考量,特意调遣了二野的第四兵团前来与四野协同作战,期望能够通过双方紧密配合,一举将敌人击败,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在第四兵团成功解放南昌之后,司令员陈赓积极努力,经过多次争取,并未依照四野司令部下达的命令前往湖南同白崇禧的主力部队展开决战。相反,第四兵团选择改变行军路线,与四野十五兵团携手一同南下奔赴广州,以此来截断白崇禧部队的这条后退之路。
在正式与桂系展开对决之前,我党采取的行动极为审慎。一方面增调了一个兵团去协助四野开展作战行动,另一方面还安排了两个兵团对广东发起进攻。
白崇禧的做法全然不同,其曾公然叫嚷“要是对方打过来,那就到战场上一决高下见分晓”,并且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我党所提供的各类起义优厚待遇条件。
然而战斗真正打响之后,双方这才惊觉此前存在着严重误判。彼时的国军,全然没了应有的战斗意志,在诸多地区呈现出极为不堪的状况,往往是刚一接触便迅速溃败,甚至还没等双方真正交火就已作鸟兽散。就像一名四野干部在回忆录里所记载的当年解放广州时的那番场景一样,着实令人唏嘘。
在1949年10月14日的那个凌晨时分,四野的43军128师一路行进,顺利抵达了仁和桥北。巧的是,就在此时,刚好瞧见守军正忙着安放炸药,看样子是打算把这座桥给炸掉。见此情形,128师的战士们反应迅速,当即冲上前去,没费多少周折便将敌人一举俘虏,成功保住了这座桥。要知道,这座桥可是进入广州的必经要道,它的完好无损对于后续的进军行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地距广州仅20公里之遥,按128师正常的行军速度,要入城并非难事,很快就能抵达。可就在这时,军部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该师原地进行休整,需等待后续增援部队抵达之后,方可展开攻城行动。
这可不是想着去抢功劳,据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在龙眼洞那一片区域,留存着抗战时期日寇修筑的一系列工事群,其规模颇为庞大,足以容纳下两个师的兵力。军部方面有所顾虑,担心敌人会依靠这些工事进行顽强坚守,要是仅凭128师这一个师去发动进攻的话,极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伤亡情况。基于这样的考量,于是便让128师先暂且等待一下,再做后续的行动安排。
部队于仁和桥附近驻扎下来,一时间也暂无相关任务安排,众人便稍显清闲。这时候,后勤处的同志们就琢磨着,得给大伙弄点好吃的解解馋。于是,他们在周边四处寻觅,一番找寻过后,最终还真买到了不少香蕉,也算是给这平淡的日子添了点别样的滋味。
128师的广大指战员大多来自北方地区,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生平头一回见到香蕉这种水果。面对香蕉,大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个吃法,结果不少人稀里糊涂地把香蕉皮也一并吞进了肚子里。这一幕恰好被当地的群众瞧见了,大家都觉得十分稀奇,赶忙出言提醒说香蕉皮可不能吃。经群众这么一提醒,解放军战士们这才一下子恍然大悟过来。
大约在下午1点的时候,负责侦查的人员传来消息,告知有数量众多的敌人正朝着从化的方向行进,而且距离广州仅仅剩下几个小时的行程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要是继续拖延等待的话,势必会对即将展开的战事产生不利的影响。
128师的先锋382团,其团长张实杰与政委王奇经一番商议过后,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那便是不再继续等待上级下达的命令,而是即刻向着广州进军。他们打算率先将广州城内的守敌彻底解决掉,而后凭借广州的城防工事,来与那些匆忙赶来增援的敌军展开周旋。
紧接着,部队开启了轻装简行的模式,规定每人携带的装具重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而后便朝着广州城火速奔去。此前,382团的全体指战员心里都琢磨着,这次行动恐怕会遭遇一场艰难的硬仗,所以大伙儿的精神状态一直都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
然而在入城之际,竟然未曾遭遇任何抵抗,并且城内呈现出的状况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只见道路两旁满满当当站的都是人,仔细一看,却并非国军士兵,而是夹道欢迎的普通百姓。
自然,路旁也存在诸多国民党残部,他们中的多数都在等着被接收,另有一些则是被老百姓从家中给揪扯出来的,那模样别提有多狼狈了。
仅有一小部分人手中依然紧握着枪,神色显得格外紧张。面对这类人,只要他们不率先发起攻击,382团的全体指战员大体上是不会去理会的,毕竟我军当下还肩负着占领关键要地的重要任务。
在几乎未遭遇什么有力抵抗的情况下,382团2营迅速完成了对“国防部”的占领,与此同时,3营也顺利占据了“参议院”。彼时,广州警察署副署长率领着一群警察亲自赶来迎接解放军。只见他先是笔挺地立正站好,而后极为标准地敬了一个军礼,语气诚恳地说道:“报告长官,在下在此恭迎大军进城,一切皆愿听从贵军的安排处置!”
382团政委王奇急忙表示欢迎,当下便打算先从对方口中知晓此刻广州的具体情形。随后,他郑重地下达命令:“在未接到新的指令之前,你们这些警察绝对不能放下手中的武器,务必全力维持好社会秩序,坚决防止不法之徒趁机搞破坏!”
广州警察署的副署长一脸恭敬地应下,表示定会照办此事。见到他这般态度,张实杰和王奇心里都不禁觉得有些哭笑不得。王奇忍不住打趣起来,笑着说道:“没成想啊,如今倒像是咱俩成总指挥,这可真是应了那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咯,哈哈。”
然而,他们的那位“总指挥”才履职没多久,就见副署长匆匆又走了进来汇报情况,说是东城有一支队伍已然进了城,还要求警察们放下手中的武器,面对这样的状况,到底该怎么去处置才好?
张实杰回忆起此前在仁和桥的时候,就听军部提及,称附近44军的部队不久便会迅速赶来实施增援行动。此刻见刚进入城中的队伍,他寻思着想必就是调配过来的那支援军了。基于这样的判断,张实杰随即安排警察要听从相关指令,同时把接管任务转交给了44军。而他自己,则会同王奇一道,继续率领所部去追击敌人了。
2营成功拿下“国防部”之后,马不停蹄地朝着黄沙渡口进发。抵达该地之时,遭遇了为数不少的敌人。但说来也怪,这一场面并未掀起多么激烈的战斗。要知道,那两千多名国军此刻早已丧失了作战的斗志,在被重重包围之后,便齐刷刷地选择了缴械投降。
在黄沙车站那支小小的队伍前进途中,遭遇了相应的抵抗情况。虽说余汉谋所率部的主力借着火车得以逃脱,可毕竟是大批人员要分批进行运输转移,如此一来,还是没能完全摆脱追击,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条“尾巴”似的,被2营4连紧紧地给咬住了。
当4连一路疾冲来到黄沙站附近区域的时候,发现敌人正凭借着数座碉堡以及高大的楼房在负隅顽抗。在这关键时刻,2排排长张永福反应极为迅速,立刻有条不紊地指挥起爆破组展开相关作业。没过多长时间,那些坚固的碉堡便在爆破组的有力行动下被成功炸毁,直接被炸上了天。
余下的那些敌人瞧见这般情形,刹那间便乱了阵脚,四处奔逃的都有,其中大部分径直朝着江边奔去。要是任由这些家伙逃脱,他们凭借城内的建筑展开巷战的话,那可就会惹出不少麻烦事儿来。
张永福迅速抄起小喇叭,以一种独特的声调朝着周边的兄弟部队发出信号。
不少人都晓得我军在发起进攻之际,常常会吹响冲锋号。不过,可别小瞧了那小喇叭,它的用途可绝非仅仅局限于此。要知道,这小喇叭发出来的声音,那穿透力是极强的,就算是隆隆的炮声响起,也很难将它的声音给掩盖住。
喇叭所发出声音的长短,还有那“嘟嘟”声响的数量,皆可充当信号来传递相关指令,这情形恰似旗语的作用方式。在较为空旷的区域,小喇叭发挥的效果并非十分突出,然而要是处于巷战这样的环境当中,它却能够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
当张永福手中喇叭声响起之际,2营的其余各个小分队迅速做出反应,即刻朝着目标方向包抄而去。在一番紧密协作与默契配合之下,他们成功地将国军的一个团予以歼灭,取得了此次战斗的重要胜利。
相较于那些场面宏大的大型战役而言,黄沙车站的规模着实算不得什么。不过,在解放广州的这一整个历程当中,黄沙车站这里所发生的战斗,激烈程度可也是相当高的。
128师还有一位团长名叫徐芳春(此人于1988年获授中将衔),他同样全程参与了相关行动。据其后来的回忆内容,在当时他们进入城中的过程里,并未遭遇那种称得上像样的抵抗情况。当他与团政委乘车前往“总统府”的时候,一路之上能够看到众多战士就那样在路边沉沉睡着。
之前一直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那时候压根就感受不到困意来袭。不过在入城之后,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大家这时候才察觉到身体的疲惫,随便找个地方一躺,马上就能沉沉睡去。
当被问到“广州是怎样得以解放的”这个问题时,他给出的回答是:就那么冲进去放了一阵子枪罢了,甚至还有些人连放枪都没来得及,然后广州就解放了。
当大厦摇摇欲坠之际,即便外表看似无比强壮,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就拿渡江战役前夕来说吧,彼时国民党依旧手握上百万的军队,还占据着半壁江山,也正因如此,他们老是心存幻想,觉得自己尚有改变整个大局的可能性。
不过,人数的多寡可并不等同于战斗力的强弱,即便能在一时之间掌控某一处地方,那也绝不意味着就赢得了民心。在广州之后,还有诸多情况与之类似的城市,而这些城市所做出的选择,恰恰彰显的就是民众内心的真实所向!